2024年5月30日下午,“郦道元大讲堂”第10期在我集团博学楼二层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侯居峙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程军教授应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班凤梅院长邀请,为我集团师生作题为“全新世青藏高原藏羚羊种群规模变化及影响因素”及“全新世东亚季风的演变:争议与调和”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长班凤梅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报告现场吸引了50余名师生,另有100余人通过线上平台同步观看了直播。
侯居峙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全新世青藏高原藏羚羊种群规模变化及影响因素”。他首先介绍了藏羚羊的分布、迁徙路线及近几十年来对藏羚羊的研究进展,指出保护藏羚羊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随后,侯居峙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组如何利用古湖沼学方法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重建过去藏羚羊种群规模变化。该方法主要通过现代过程分析青藏高原不同动物的粪便,发现可反映草食性动物的特殊甾醇化合物;进而通过分析湖泊沉积物岩芯中的甾醇化合物变化,重建了全新世以来藏羚羊的种群规模变化特征;结合湖泊沉积物其他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重建了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藏羚羊种群规模变化的影响,以期为青藏高原藏羚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程军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全新世东亚季风的演变:争议与调和”。他首先指出古气候记录是认知东亚夏季风过去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的基础,并详细讲解了早-中全新世不同指标记录的亚洲夏季风演化历史存在的差异;随后他介绍了团队基于瞬变模拟结果(TraCE21)与古季风代用资料对比结果以及TraCE21模拟的分析和敏感性试验的研究结果,发现早-中全新世季风降水减少背景下北方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是冬季升温所导致的植被改善及其对土壤水平衡的影响。程军教授还介绍了目前课题组对这一科学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分享了他建立的古气候瞬变模拟数据的网站以及下载数据的方法。
两场报告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交流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师生与两位专家就湖沼学指标意义、气候模拟边界条件设置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两位专家的报告聚焦前沿、内容丰富,开阔了同学们的科研视野,打开了同学们的学术思维,增强了同学们的专业自信;同时对于学院的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与会师生的一致认可。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报告人简介
侯居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获“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资助。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Quaternary International编委。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布朗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物分子标志物与气候环境变化方向的研究。已发表SCI文章40多篇,被引近2000余次。主要学术贡献:1)系统开展了湖泊沉积物生物分子标志物的现代过程研究,建立了青藏高原高寒区可靠的烯酮指标与夏季温度、GDGTs指标与年均温度、叶蜡化合物氢同位素与降水氢同位素的转换方程,构建了青藏高原湖泊生物分子标志物气候代用指标体系;2)开发了不受碳库效应影响的新定年方法,基于稳定氢同位素记录构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季风-西风相互作用千年尺度变化框架;3)定量重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夏季温度与年均温度变化,结合气候模式提出季风-西风相互作用下高原温度变化机制。
程军,男, 198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动力学,主要学术成绩包括:1)明确了全球增暖下气候年代际变率的变异方向并给出了基础性的动力学解释;2)基于记录与模拟的有机结合,提出了早至中全新世阶段东亚夏季风与北方生态环境非同步演变的观点,为记录争议的调和提供了新的思路;3)提出了季风敏感性的概念,为季风过去复杂演变的理解及未来演进的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一作/通讯在PNAS、NC发表学术论文3篇,合作在Science、SA、PNAS、NC发表学术论文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研重大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等。2017年荣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8年以来一直担任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古气候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建立的古气候模拟数据分享网站已提供5000余人次的下载。